随着五一假期的过去,气温逐渐上升,清爽的泳池、水库、河流逐渐成为许多人消暑的选择。然而,与此同时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可忽视,防溺水安全事项需时刻谨记。大学生虽具备一定的认知和行动能力,但面对复杂的水域环境时,悲剧亦可能瞬间发生。湍急的河流、看似平静实则暗藏漩涡的湖泊、无人看管的池塘等危险的水域,随时都有可能吞噬鲜活的生命。
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,我们不能再对溺水事故掉以轻心。那么,究竟该如何预防溺水呢?下面,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切实可行的防溺水方法。
1.不私自下水游泳;
2.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;
3.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;
4.不到无安全设施、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;
5.不熟悉水性的同学不擅自施救;
6.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。
防溺水不仅要遵循“六不”,还要学会自救。以下便是溺水时的自救方法:
1、保持冷静,避免挣扎
溺水后第一时间强迫自己保持冷静,不要惊慌失措地胡乱扑腾。因为剧烈挣扎不仅会加速体力消耗,还会导致身体下沉更快,让情况恶化。应放松肢体,头部后仰,尽可能使口鼻露出水面呼吸。
2、调整呼吸
呼吸时尽量用嘴吸气、用鼻呼气,以防呛水。呼气要浅,吸气要深,有节奏地进行呼吸,以保证身体持续获得氧气。
3、寻求漂浮物
环顾四周,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漂浮物,如木板、塑料瓶等。若抓住漂浮物,可借助其浮力让身体浮出水面,减轻体力消耗,等待救援。
发现有人溺水,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,可采取以下施救方法:
寻找工具:迅速寻找附近的长杆(如竹竿、拖把杆)、绳索、救生圈、木板等物品,将其递给溺水者。若使用绳索,可将一端固定在牢固物体上,握住另一端抛向溺水者。指导自救:大声告知溺水者保持冷静,让其尽量抓住救援工具。若溺水者有回应,可指导其如何调整身体姿势以更好地借助工具漂浮。
心肺复苏:若溺水者呼吸、心跳停止,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。双手交叠,用手掌根部按压溺水者两乳头连线中点,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,频率每分钟100 - 120次,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,循环进行,直至专业救援人员到达。
急救的同时应安排人员拨打120急救电话,在专业人员到达后,配合其进行进一步的救治。
一次疏忽,足以让所有美好戛然而止。希望大家将防溺水知识铭记于心,从自己做起,从身边的小事做起,不盲目下水,不冲动施救,让平安与欢乐常伴左右。愿每一位同学都能远离溺水危险,在阳光下尽情绽放青春光彩,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!